國外針灸專利現(xiàn)狀分析發(fā)表時間:2023-12-13 14:36 國外針灸專利現(xiàn)狀分析甄思圓,劉揚,陸沈羿,李海燕 【摘要】 目的 多角度分析國外針灸專利的發(fā)展現(xiàn)狀,把握專利熱點,為針灸領域的國際化發(fā)展提供有價值的情報信息。方法 以中國中醫(yī)藥專利智庫及PatSnap 數據庫為數據源,運用數理統(tǒng)計的研究方法,分析國外針灸專利的專利類型、申請趨勢、失效原因、主要技術領域等內容。結果 共5 663 件專利,以發(fā)明專利為主,主要申請國為日本、韓國和美國,1970年開始,專利數量快速增長,但多數已經失效且轉化率較低,未繳納年費以及專利過期是主要失效原因,專利保護內容主要涉及針灸設備、針灸針、艾灸盒等儀器。結論 國外針灸專利處于蓬勃發(fā)展階段,應借“一帶一路”等重要戰(zhàn)略的東風,堅持量質并舉,積極研發(fā)以適應時代和國際推廣需求,鞏固針灸發(fā)源地的先天優(yōu)勢,推動針灸的國際化進程。 【關鍵詞】 針灸學;國際化;專利分析;轉化醫(yī)學;計量學 作為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灸是帶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傳統(tǒng)醫(yī)學知識體系[1],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簡便有效的特征為針灸爭取到在國際傳統(tǒng)醫(yī)藥領域的話語權。世界針灸學會聯(lián)合會的調查數據顯示,世界范圍內使用最多的中醫(yī)藥療法為針刺療法[2]。截至2013年,已有183 個國家和地區(qū)采用針灸技術,18 個國家和地區(qū)已將針灸納入國家健康保險[3]。此外,針灸相關研究[4]在JAMA 等海外重量級雜志上發(fā)表,顯示中國針灸臨床研究被國際認可。 專利文獻記載了技術難題的解決方案,是反映科學技術發(fā)展最全面的信息資源[5]。通過專利文獻的分析能及時辨別及確認針灸技術的發(fā)展變化,有助于針灸從業(yè)人員熟悉國外針灸領域的發(fā)展,把握研究熱點,及時調整對外交流角度,加快針灸的國際化傳播效率[6]。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擬從各國專利申請量、有效率、失效原因、主要技術領域等多個角度分析國外針灸專利,并將部分結果可視化,以期從情報學角度為針灸產業(yè)蓬勃發(fā)展提供思路。 1 檢索方法本文以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藥信息研究所構建的中國中醫(yī)藥專利智庫[7]及智慧芽公司的PatSnap 全球專利數據庫[8]為數據源,中國中醫(yī)藥專利智庫收錄了約83 萬條中醫(yī)藥相關數據,是目前中醫(yī)藥專利信息收錄最全面的數據庫之一。 檢索日期截至2022年2月,本著查全的原則,本次檢索式設定原則為針灸的各種異名及英文翻譯。具體檢索式為 acupuncture OR filliform needle OR electroacupuncture OR electro acupuncture OR acupuncture points OR acupuncture point OR acupoint OR acupoints OR moxibustion OR moxa cone moxibustion OR indirect moxibustion OR gingerpartitioned moxibustion OR moxa stick moxibustion OR scalp acupuncture OR ear acupunctures OR auricular acupuncture OR ear acupuncture OR auricular acupunctures OR body acupuncture OR hand acupuncture OR manual acupuncture OR auriculotherapy OR acupressure OR pricking blood therapy OR 針灸OR 針刺OR 電針OR灸OR 穴位療法OR 溫針療法OR 電磁針OR 穴位按壓OR鍉針OR 放血OR 三棱針OR 火針OR 穴位照射OR 長針療法OR 巨針療法OR 梅花針療法OR 七星針療法OR 穴位注射OR 骨膜針刺術OR 毫針療法OR 體針療法OR 芒針OR 小刀針OR 針刀OR 點刺OR 醒腦開竅OR 賀氏三通OR臍針OR 指針OR 蜂針OR 鼻針OR 唇針OR 耳針OR 耳穴OR 穴位埋線OR 足針OR 頭針OR 脊背針OR 面針OR 手足針OR 手針OR 腕踝針OR 浮針OR 口唇針OR 平衡針OR 針藥并用OR 腹針OR 項針OR 皮內針OR 水針OR 眼針OR 電熱針。 2 納入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包括針刺相關專利、灸法相關專利和非中國專利。排除標準為數據重復的專利以及數據不全的專利。 3 結果及分析根據以上檢索式,共得到46 286件專利,根據制定的納入排除標準篩選后,納入5 663 件專利,篩選過程如圖1所示。 3.1 專利類型及簡單法律狀態(tài)國外針灸專利以發(fā)明為主,共3 890 件,占比約69%;實用新型次之,外觀設計僅315 件。在納入的5 663 件國外針灸專利中,4 460 件的專利已經失效。詳見圖2。 圖2 國外針灸專利類型及法律狀態(tài)統(tǒng)計圖 3.2 國外針灸專利地域分布情況從1900年至今,共計44個海外國家申請過針灸專利。亞洲針灸專利申請量最多,超過其他洲專利總和,韓國以2 412 件針灸專利排名首位。歐洲針灸專利申請量次之,排名前三位的國家為俄羅斯、德國、烏克蘭。在北美洲,僅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國家申請過針灸專利,大洋洲針灸專利以澳大利亞為主,南美洲以巴西為主,非洲僅南非申請過2 件針灸專利,如表1所示。 觀察針灸專利所屬國發(fā)現(xiàn),針灸專利數量與經濟發(fā)展呈現(xiàn)明顯相關性。針灸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僅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發(fā)展中國家。這或許和專利保護的起源有關聯(lián),專利保護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早期的發(fā)達國家,是其為保護自身利益而設置的保護機制。 3.3 專利申請趨勢各國針灸專利申請趨勢詳見圖3。 由圖3可知,雖然各國專利數量差距較大,但專利數量從70年代開始快速增長是多數國家的共性。作者猜測,這或許和《專利合作條約》發(fā)布、中國向世界宣告將針刺麻醉術成功應用于外科手術以及美國時任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有關。 1970年在華盛頓締結的《專利合作條約》是《巴黎公約》的繼承和發(fā)展,更是世界專利格局的標志性進步[9],條約規(guī)定,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締約國的任何國民或居民只需以一種語言向一個專利局提出一份申請即可,并且可以指定PCT 締約國對發(fā)明給予保護,專利自國際申請日確定起在所有被指定的締約國應具有與本國的申請同等的效力,雖然PCT 申請體系不涉及專利權的授予,但是可以簡化的申請手續(xù),減少經費并推遲決策時間,在國際初步審查過程中擁有多次修改機會,降低了因專利申請文本撰寫質量較低被駁回的可能性[10]。 針刺麻醉由中國針灸工作者首創(chuàng),出現(xiàn)于20世紀50年代,并不斷在國內應用。1971年7月18日,新華社首次向世界報道了中國醫(yī)務工作者成功使用針刺麻醉的消息,在國際社會引發(fā)轟動,成為推廣針灸的重要力量[11]。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的隨行記者親身體驗針灸消除闌尾炎術后疼痛,后在《紐約時報》撰寫了針灸新聞稿,引起轟動效應,促成了針灸的國際流行[12]。 2001—2010年國外針灸專利申請量最多,超過前100年專利總和,究其原因,或許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2010年“中醫(yī)針灸”成功申遺有關。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WTO 一員,為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國際化帶來新的前景[13]。針灸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癥狀和痛苦,這在西方醫(yī)學中是重要的治療步驟,對患者的徹底恢復、增強抵抗力等均有益處,因此針灸率先被西方醫(yī)學界接受。2010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申報項目“中醫(y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醫(yī)針灸在國際社會的認知度進一步提升。 3.4 國外針灸失效專利分析失效專利原因可以分為駁回、撤回、放棄、期滿等,基于一定數量分析專利失效原因更合理,因此,本文統(tǒng)計了針灸專利大于10 個的國家/地區(qū)/組織的專利失效率及失效原因,如表2所示。
根據表2可以看出,巴西等12 個國家的針灸專利失效率≥80%,挪威的針灸專利失效率最低。未繳納年費成為專利失效的首要原因,針灸專利申請人在授權后缺乏維持專利有效的動力,市場開發(fā)不夠、認可度不足等情況均可導致維持專利權的成本大于收益,促使專利權人放棄該專利。期滿失效的專利共911 篇,占比僅20.8%,一般來說,維持專利權的成本與專利權人對專利前景的認可程度成正比,因此,期滿失效的專利價值相對更高。 3.5 國外針灸專利轉化情況分析專利轉化常用于衡量專利的經濟價值,一般包括許可、質押、轉讓。共300 個國外針灸專利發(fā)生過經濟轉化(詳見圖4),其中,轉讓占比最大,約3%,單純質押的比例最小。各國轉化專利數量及轉化率見表3。
表3 國外針灸專利轉化情況統(tǒng)計表
從國家角度分析,18 個國家擁有針灸轉化專利。其中,美國針灸轉化專利數量及轉化率均最高,以色列雖然僅擁有3 件轉化專利,但是轉化率卻高達23.08%,位居第二位,韓國專利申請總量雖然排名第一,轉化率僅0.17%,排名最末。 3.6 國外針灸專利的主要技術領域分析《國際專利分類表》(IPC 分類)是唯一國際通用的專利文獻分類和檢索工具,每個IPC 號都代表一個技術領域的某一方面,包括部、大類、小類、大組和小組5 個等級,按照小類進行分析可以了解針灸專利的技術領域,有利于掌握研究熱點。 根據表4可見,國外針灸專利保護內容廣泛,IPC分類號前3 名為A61H、A61N 和A61B,具體內容為針灸相關設備,電針、磁針等新技術。除此之外,針灸的附加產品、生產方法、配套的消毒工具等領域也有涉及。
分析專利原文后發(fā)現(xiàn),針灸領域的專利發(fā)明點可以歸納為針灸新材料、新設備及新技術3 個方面,為清晰顯示針灸領域發(fā)明內容,本文列舉了部分典型專利。為深入了解國外針灸專利,本文從針灸新材料、新設備及新技術3 個方面列舉典型專利。 3.6.1 針灸新材料 針柄多由金屬材料(如不銹鋼絲、不銹鋼管,銅絲、銅管,鋁絲、鋁管、合金等)或者塑料制成,在生產的過程中涉及化學處理工藝,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并且,針灸針作為醫(yī)療廢物對環(huán)境可能造成較大污染。 德國格里萊布科有限公司發(fā)明了一種可降解針灸針,針柄由可降解塑料或者其他可降解生物材料制成,在任何環(huán)境下(堆肥、土壤、海水等)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可減輕由金屬或者塑料針柄引發(fā)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14]。 3.6.2 針灸新設備 傳統(tǒng)的針刺方法需刺破皮膚,易引起暈針、滯針、彎針、折針、血腫等意外情況的發(fā)生;傳統(tǒng)艾灸在燃燒過程中容易破裂散落,導致患者燙傷、起泡、感染等傷害。對于醫(yī)者來說,接觸帶有患者體液的針具,可能會引起HIV、肝炎病毒等病原體感染。 日本的久住武發(fā)明了帶有安全保護套的針灸針,可避免手指與針體的直接接觸,套管外包含消毒劑,操作者的手部及患者的治療部位均可獲得殺菌的效果,降低了交叉感染事件發(fā)生率[15]。 針灸痛感是持續(xù)的,對痛感的恐懼是國外針灸接受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青年醫(yī)生來說,如何理解穴位并精準定位是難題。因此,降低針灸痛感及輔助定位的針灸器械成為發(fā)明熱點。 日本來福股份有限公司發(fā)明了一種可以輔助穴位定位并且可以根據患者的疼痛敏感度進行壓力預設的針灸針,從而減輕疼痛[16]。 新西蘭的樹鋼發(fā)明了一體多針的針具,多根刺針固定在剛性底座上,增加了穩(wěn)定性,有效降低斷針、針體歪斜等事故的發(fā)生率,并且每次至少可以針刺2 個穴位,減少了進針次數,減輕患者的痛苦,大幅降低患者對針刺的心理恐懼[17]。 韓國CTC 株式會社發(fā)明了一種便攜艾灸裝置,小巧精致自動斷電,內部設置了恒溫加熱單元,改善了傳統(tǒng)艾灸溫度不易控制的現(xiàn)狀,并且有效避免艾灸灰散落導致的燙傷等醫(yī)療事故[18]。 3.6.3 針灸新技術 穴位可感受的適宜刺激不只是一種能量形式,除針刺、按摩的機械刺激和艾灸的熱刺激外,電、磁、激光等凡能直接或間接激活神經傳入的能量形式均可作為穴位的適宜刺激[19]。 韓國好世界公司發(fā)明了一種電磁針技術,利用電磁力刺激人體的穴位,在原有功效的基礎上,增加局部磁療的功能,減少體內氧化鐵等不利物質的沉積,有助于調節(jié)經絡平衡并增強免疫力[20]。 4 討論針灸技術蓬勃發(fā)展,與眾多學科產生交叉碰撞,多學科深入聯(lián)系、融合發(fā)展,未來發(fā)展?jié)摿薮?。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推動中,充分了解國外針灸專利的分布及趨勢等信息,對于維持針灸可持續(xù)化發(fā)展,促進針灸的國際化進程均有重要意義。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21],是宣傳針灸文化的重要舉措,截至2020年11月,中國已經與138 個國家、31 個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22]。通過與沿線各國進行“國內規(guī)制”和“市場準入”等政策的協(xié)調,攜手推動各國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醫(yī)藥衛(wèi)生領域進行開放、交流、融合,最終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傳統(tǒng)醫(yī)藥合作圈,針灸文化的海外傳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23]。在針灸的傳播過程中,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公眾認識針灸[24],應順應時代發(fā)展,抓住新媒體時代帶來的傳播機遇,積極拓寬對外傳播途徑[25]。 中國的針灸行業(yè)發(fā)展已有幾千年,與外國相比,針灸相關領域專利的發(fā)展卻相對短暫。在10年前中國與外國在針灸領域專利數量基本持平[26],日本和美國的針灸領域發(fā)展僅次于中國,但與中國仍有著不小的差距。雖然中國在針灸專利數量占有絕對優(yōu)勢,但是針灸領域存在專利失效率高,轉化率普遍較低的共性問題,根本原因在于其市場開發(fā)不夠、存在非正常專利申請等。低質量專利的大量存在,容易降低專利市場競爭力,不僅對針灸領域的健康發(fā)展沒有貢獻,還會擾亂創(chuàng)新氛圍,阻礙針灸領域的進步與發(fā)展[27]。因此,可從多個角度提升專利質量,從政府角度,倡導質量優(yōu)先原則,加強對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的監(jiān)督管理,減少低質量專利比例;從高校角度,鼓勵科研人員立足市場發(fā)展,強化校企合作,銜接基礎研究、轉化與應用,最大化利用資源;從企業(yè)層面,重視知識產權,培養(yǎng)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能力的專業(yè)人員,挖掘并培養(yǎng)高價值專利[28]。 此外,應注重針灸儀器的創(chuàng)新,專利作為知識與技術的有效結合,是延續(xù)針灸在現(xiàn)代醫(yī)學體系中理論與實踐生命力的重要載體,需積極開發(fā)新型針灸儀器以適應市場需求,并利用開發(fā)研究的優(yōu)勢加大專利保護,做到貫徹國際推廣的宏觀方略的同時,兼顧技術資源的配套保護措施[29]。 綜上所述,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應積極推動對外關系發(fā)展,以“一帶一路”戰(zhàn)略為紐帶,制定恰當的海外發(fā)展規(guī)劃,加快針灸服務走向世界[30]。除此之外,應加強針灸的傳承工作,不能忽視中醫(yī)針灸的文化屬性[31],注重從文化角度對針灸進行凝練和解讀,促進國際社會對于中醫(yī)藥文化的認同[32],提升海外傳播效果,促進針灸領域的繁榮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蔣繼彪.中醫(yī)國際化發(fā)展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7.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traditional medicine strategy: 2014-2023[EB/OL].(2019-11-18)[2022-08-14].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06096. [3] 張心怡,車文文,任海燕,等.《國家標準化發(fā)展綱要》對國際針灸標準體系建設的啟示[J].上海針灸雜志,2022,41(12):1234-1238. [4] LIU Z,LIU Y,LIU B.Acupuncture for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reply[J].Jama,2017,318(15):1500. [5] 劉偉,王磊.基于專利視角的全球人冠狀病毒相關技術競爭力分析[J].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2021,16(4):357-365. [6] 徐天成,夏有兵.智能醫(yī)療設備研發(fā)與針灸國際化:來自針灸機器人研發(fā)者的思考[J].中國針灸,2022,42(2):199-202. [7] 中國中醫(yī)藥專利智庫[DB].http://zgzyyzlzk.cintcm.com:8080/catcm/ [8] 智慧芽專利數據庫[DB].https://www.zhihuiya.com/ [9] 劉蕓.從獨立到合作:《專利合作條約》的時代貢獻[C].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專利法研究,2019:117-125. [10] 韓榮.《專利合作條約》對國際專利生成規(guī)則的形塑作用分析[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9(2):21-30,46. [1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壯麗70年黨領導中醫(yī)藥發(fā)展歷程(6)針刺麻醉推動針灸走向世界[EB/OL].(2019-05-24)[2021-01-24].http:/www.satcm.gov.cn/xinxifa bu/meitibaodao/2019-09-02/10734.html. [12] 文立.紀念尼克松訪華,推動中醫(yī)(針灸)在美國發(fā)展35 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J].中國針灸,2006,26(3):176. [13] 張龍昌,陳仲康.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藥行業(yè)的發(fā)展和出路[C].北京: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大會報告集,2001:399-400. [14] 格里萊布科有限公司.一種可降解針柄針灸針[P].中國專利:CN211751046U,2019-09-29. [15] KUSUMI T.Safe acupuncture tube,and finger guard used for the safe acupuncture tube[P].日本專利: JP2004159 851A,2002-11-12. [16] Shelter Japan Corp.Acupunctur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uter shell being component of the same[P].日本專利: JP2020182671A,2019-05-08. [17] 樹鋼.一種一體多針的針灸針具[P].中國專利:CN213852011U,2020-05-11. [18] KOREA CTC CO LTD.Portable mugwort moxibustion apparatus[P].韓國專利: KR102100188B1,2019-11-18. [19] 潘衛(wèi)星.針灸的神經生物學機理[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8,33(10):4281-4297. [20] 好世界公司.Apparatus for acupressure treatment and electro-magnetic therapy[P].韓國專利: KR101385530 B1,2012-06-12. [21] 張詩鈺,黃建元,申俊龍,等.“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中醫(yī)藥國際化區(qū)域合作的路徑選擇與策略優(yōu)化[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7,34(3):172-176. [22] 戴小河,安蓓.我國已與138 個國家、31 個國際組織簽署201 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N].人民日報,2020-11-18(2). [23] 鐘俊,林國清,王明軍.“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醫(yī)藥文化的海外傳播效果研究[J].世界中醫(yī)藥,2021,16(11):1764-1768,1774. [24] 錢敏娟.澳大利亞媒體中醫(yī)報道分析與傳播策略探討[J].中醫(yī)藥導報,2019,25(9):7-10. [25] 王令嬌,王思佳,謝粵湘,等.中醫(yī)藥膳的國際認知度、接受度及推廣策略研究[J].中醫(yī)藥導報,2020,26(8):71-74,78. [26] 井玉梅,王超杰,劉甜甜.基于專利信息角度分析針灸針具領域的創(chuàng)新[J].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20,17(11):66-71. [27] 劉鈿,唐順梅,權義柯.高價值專利審查工作初探[J].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18,15(S1):25-30. [28] 杜思涵.中國專利轉化率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8. [29] 張紅霞.外國人學中醫(yī):一項跨文化視角的個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30] 陳晨,陳清,邊雙林,等.針灸在匈牙利應用現(xiàn)狀研究與展望[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20,18(22):86-88. [31] 潘嘉祥,龐立健,臧凝子,等.“一帶一路”視域循證醫(yī)學助力針灸國際化的戰(zhàn)略思考[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20,35(7):3287-3289. [32] 胡以仁,解茂芝,何清湖.全球化背景下中醫(yī)話語權建構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1,41(9):1465-1467.
|